第152章 帝心

6 1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应天门下, 婉儿一阅成名。秋闱之后,神都内外关于婉儿的赞许络绎不绝。今科取士,得了不少良才,武皇大悦, 武承嗣却不悦之极。

  他任职春官尚书时, 安插了不少心腹入朝,虽说好些做不了几日便因为才能不足贬谪远地, 可好歹也是给他们谋了一官半职, 这些人怎样都会念着武承嗣的知遇之恩。后来,他封了相, 武三思顺承了春官尚书,他们武氏还是牢牢地把取士之事攒在掌心。

  可惜啊,千算万算,没想到秋日祭典竟会出了岔子, 在朝堂上闹那么一出, 得益的却是太平。

  "可恨!"武承嗣每次想到这里, 就满心愤懑。当初兖州没要了太平的命,如今她已成大患,再想动她, 已经没那么容易。

  今时今日, 只靠他一人可不成。他想, 等武三思养好伤, 姑姑一定会给他重新安排一个差事,若能任职吏部,还能掐一掐太平的锐气。

 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,终是等到了武三思出宫的消息。武承嗣赶去了梁王府探视武三思,见他面色红润, 闭目养神,也不好把他拍醒谋事。于是他按捺下来,想着再让武三思休养几日。没想到那年十月底,武三思突然暴毙家中。

  武皇表示哀戚,将世子武崇训提成了梁王,大肆封赏武三思及其子女。但凡郡王,一概提为国王,但凡县主,一概封为郡主。

  武三思是死了,可他的子女得享皇恩,身份突然比原先显赫了不少。

  出殡那日,整个神都沿街哭喊的"百姓"众多,不知情的,还以为死了什么国家栋梁。其实都是武承嗣打发来哭灵的戏子,目的就是造势,让天下人瞧瞧武氏也是颇受百姓喜欢的。

  风声传到了太平府中,此时太平正在抄写经文,准备在武皇的寿诞献礼。

  "画虎不成反类犬,呵,无趣。"太平嘲讽一句,忽然想到了什么,问向一旁伺候的春夏,"狄公的车驾走到哪儿了?"

  春夏如实回答:"方才飞鸽来报,狄公的车驾离神都还有五十里距离。"

  "备马。"太平放下了毛笔,整了整衣裳,发觉这身衣裳实在是不宜骑马,"抱本宫的圆襟袍衫来,本宫要出城相迎。"

  "诺。"春夏领命。

  一刻之后,太平换上了一身银纹圆襟袍衫,戴着幞头,系着玉带,骑着武皇送她的白马千里雪,只带了十名宫卫,穿过长街,驰出了定鼎门,亲赴神都十里外,迎接狄仁杰。

狄仁杰接到朝廷诏令时,已是九月末,他立即动身前往神都任职,无奈路上染了风寒,便耽搁了几日。

  他催促车夫快些赶路,他先行赶回神都任职,妻子与孩儿们另坐一车,随后而行。

  虽说他这几年不在神都任职,可关于神都的事,他也略有耳闻。公主还朝,打理工部,朝廷上下赞不绝口,果然没有辜负"镇国"之号。

  他经年未见公主,也不知公主是否还是当年那个热忱又天真的仁德殿下?

  每每想到这里,狄仁杰不免有些感慨,若是物是人非,女皇百年之后,谁来继承大统?那几个武氏子弟,都不是帝王之材,庐陵王庸碌,皇嗣李旦怯弱,这偌大的天下将由谁来引领?

  希望这天下不要再四分五裂。

  狄仁杰掀开车帘,看着神都郊外的山山水水,如此明净的深秋山景,若是再被战火燃透,那可是百姓之祸。

  "大人,那边好像是......"车夫放慢了车速,瞧见了一排横在道上的卫士,等马车略微走近,他认得公主的样貌,不由得惊呼道:"殿下!"

  狄仁杰早就瞧见了殿下,许久不见,殿下穿着这身圆襟袍衫,颇有当年高宗的神韵。

  车夫赶紧勒停了马车,跳了下来,恭敬地对着马上的太平一拜,"小人参见公主。"

  "不必多礼。"太平含笑翻身下马,快步走向了马车,将下车到一半的狄仁杰扶住,温声道,"狄公也不必多礼,不必下车行礼。"

  狄仁杰笑道:"礼数不可废,殿下如今是春官尚书,更该明礼。"

  "本宫知道。"太平说着,拍了三下狄仁杰的手腕子,示意她也要上车。

  狄仁杰知道这是殿下有话要说,便往车厢中一坐,让太平上了马车。

  车夫识趣地走出十步之外,不敢打扰狄公与公主叙话。

【GL】禁庭 - 流鸢长凝 II(完结)(第151-214章+番外)Where stories live. Discover now